最近,有不少网友晒出截图,快递员将快递放进消火栓后,显示快递被“消火栓”代签收了。其实,这种行为存在安全风险,更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,那么这种现象普遍吗?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。
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大型社区看到,楼内的消火栓有的已经有了快递柜的功能,消火栓里的消防水带上放着快递。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小区,记者发现情况更严重,消火栓里几乎被快递塞满,严重影响消防器材的取用。
记者搜索发现,网上不少网友晒出的视频图片和记者看到的如出一辙,消防水带已经被明显挤压变形,消火栓的门大敞着。
江苏盐城的网友记录下了自家门口的消火栓“签收”快递的全过程,快递小哥径直打开了消火栓的门,扫描快递条码签收快递后,娴熟地把快递放了进去,还拍下了快递包裹和消火栓的合影上传系统,证明投递成功。
那么,快递被放置在这些地方是收件人要求的,还是快递员有意为之呢?
快递员告诉记者,如果客户在地址栏中做了备注或者设置了收件偏好,经过客户允许后,他们就可以按照要求放在指定位置。
快递员告诉记者,不管指定地点是哪里,最终他们录入系统都是“家门口签收”。还有的快递员表示,按照他们公司规定,即使客户写了备注或者收件偏好,在派送前仍然会电话联系客户,经过允许后才会放置在指定位置。
快递员:电表箱、家门口、消防栓都可以,但是我们投放之前要给收件方打电话确认,发信息通过同意后才能投放。
此前,多家快递公司的App和小程序都可以选择或者自定义设置代收点为“消火栓”。从7月15日起,一些快递公司对此进行了修改,记者用手机查看发现,EMS、中通、申通、韵达、顺丰、圆通等6家公司目前还可以设置代收点,但是已经不能设置为“消火栓”。不过,有的快递公司仍然支持在地址栏中直接将收件地址填写成消火栓,系统并不会拦截。
记者随机选取了一家快递公司试验,在地址栏将收件地址填写成消火栓,系统没有任何提示便能下单成功。在预留的收件地址,记者果然在消火栓里找到了快递员投递的物品。
某快递企业客服:我们设置收件偏好是方便快递小哥派送,如果有需求可以直接按照这个偏好去操作,提高派件效率。
消防器具等被占用存隐患 或影响救援时间
把快递放进消火栓箱等代收地点,对于收件者来说,方便拿取,但这种代收行为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。消防人员告诉记者,一旦发生火灾事故,将会影响消防栓发挥作用。
消火栓的主要作用是一旦在火灾发生时,能快速取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,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火势能有效挽救生命,但如果被用来存放快递,则会贻误救援时间。为了直观展现影响,消防员进行了模拟消防试验。
消防员先模拟在没有快递包裹占用消火栓时的情况。消防员迅速打开消火栓,取出里边的水带和水枪灭火,时间为43秒。
随后,消防员模拟有快递包裹占用时使用消火栓。试验过程中,消防员先清理快递包裹,再拿出水带和水枪灭火,尽管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操作,还是耗费了1分15秒的时间。一旦发生火灾需要取用消火栓内设施,则会影响救援速度,造成严重后果。
消防监督员 朱文韬:快递放入消火栓箱内,可能会影响灭火器材的取用和消火栓的正常操作,延误火灾扑救的最佳时间。
记者了解到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规定,埋压、圈占、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:
对单位:责令改正,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
对个人,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
也就是说,将快递放进消火栓里,违反了法律规定。
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防火工程学院院长 消防专家 李思成:如果是个人要求快递员将快递放置在消火栓处,那么个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;快递员明知将快递放置在消火栓处违反规定却依然执行,也需担责;快递公司若存在管理失职,对这种违规行为没有有效制止和监管,同样要承担一定责任。
消防部门还提醒,作为快递员和居民都应提高安全意识,物业部门也应定期检查这些设施,确保没有快递包裹等可燃物,维护公众安全。
(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)
nazhongguone?weilaishijinian,zongtilaishuozhongguojingjihaishileguande。danzhongguode(nianxinsheng)renkouguimocong1980niandaide2500wanzuoyou,dao90hou00houdemeinian1500wan,yijingxialeyigetaijie,xianzaizhiyoubudao1000wanle,kendinghuigeiweilaizhongguojingjidejingzhenglidailaifumianyingxiang。zhegeyingxiangyaoyanchidaoshijiershinianzhihou,suoyixuyaohenduoqieshidezhengceluoshi。那(na)中(zhong)国(guo)呢(ne)?(?)未(wei)来(lai)十(shi)几(ji)年(nian),(,)总(zong)体(ti)来(lai)说(shuo)中(zhong)国(guo)经(jing)济(ji)还(hai)是(shi)乐(le)观(guan)的(de)。(。)但(dan)中(zhong)国(guo)的(de)((()年(nian)新(xin)生(sheng))())人(ren)口(kou)规(gui)模(mo)从(cong)1(1)9(9)8(8)0年(nian)代(dai)的(de)2(2)5(5)00万(wan)左(zuo)右(you),(,)到(dao)9(9)0后(hou)00后(hou)的(de)每(mei)年(nian)1(1)5(5)00万(wan),(,)已(yi)经(jing)下(xia)了(le)一(yi)个(ge)台(tai)阶(jie),(,)现(xian)在(zai)只(zhi)有(you)不(bu)到(dao)1(1)000万(wan)了(le),(,)肯(ken)定(ding)会(hui)给(gei)未(wei)来(lai)中(zhong)国(guo)经(jing)济(ji)的(de)竞(jing)争(zheng)力(li)带(dai)来(lai)负(fu)面(mian)影(ying)响(xiang)。(。)这(zhe)个(ge)影(ying)响(xiang)要(yao)延(yan)迟(chi)到(dao)十(shi)几(ji)二(er)十(shi)年(nian)之(zhi)后(hou),(,)所(suo)以(yi)需(xu)要(yao)很(hen)多(duo)切(qie)实(shi)的(de)政(zheng)策(ce)落(luo)实(shi)。(。)
学术妲己
据新京报,行政诉讼案件由地级市市长出庭应诉,即行政“一把手”出庭应诉,早在2010年,国务院就出台了《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》,明确要求“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,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”。2015年5月1日实施的新行政诉讼法也规定: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。不能出庭的,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。